战友的生命高于天。政委鲁建辉说:“军队医院姓军为兵,为兵服务做得再多、再好,也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官兵生命保卫战,在他们看来都是责无旁贷,都是分内之责。
——2013年1月,他们联合3家医院展开接力救治,经过27天生命坚守,成功将重度昏迷13天的海军某部患乙型脑炎的战士张辉,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13年4月,某旅战士袁继兵因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生命垂危,被紧急后送该院。他们实施骨髓移植手术,先后投入30多万元,使战士最终转危为安。 ——2014年7月,他们多学科协作,救治训练中突发热射病的学员徐鹏举,战胜高热、急性肾衰、肝衰、神经系统损伤等危重病情,使他康复重返训练场。 面对这一个个救治奇迹,医护人员谈起救治过程反复说一个词——“应当”。医院领导说,全军为部队服务的最高考评奖杯就是以“白求恩杯”命名的,作为白求恩生前创建和工作过的医院,作为上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姓军为兵”的医疗单位,做好为兵服务责无旁贷。 应当之中见担当—— 走进该院各科室住院病房,只见与官兵保障相关的科室病房严格落实“床位预留”制度,宁可牺牲经济利益也要确保官兵入住“零待床”。 翻开医院的科研计划表,只见与官兵训练保障密切相关的卫勤科研紧锣密鼓:手腕损伤防护机理研究着力减少新兵训练伤,新型防护耳罩课题立足减轻实弹爆震损伤,骨盆固定课题聚焦降低伤员后送危险…… 来到临近的战区陆军新组建机关,只见一个由该院11名骨干组成的临时门诊部担负起保障职能,为尚未建立卫生保障实体的新机关实施服务。 “体系医院不是简单的医疗保障关系包片挂钩,更是战场上对战友庄严的‘生命承诺’。如果救不下、治不好,看家本领不过硬,那将是军队医院最大的失职,也是对战斗力建设最大的不负责!”该院副院长张巨波说。 使命如山赢得信赖一片。去年底,机关营区整体搬迁的体系部队第27集团军的领导,在和医院领导话别时深情地说:“上战场,把战士的生命托付给你们,我们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