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首都利马市内,一条街上至少有一个中国餐馆“Chifa”的招牌,在秘鲁,“Chifa”就代表着这是一家中餐馆。Chifa名称的由来,据说是语自中国话“吃饭”的发音。 而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认识秘鲁是从“玛卡”开始的。卡普纳伊大使说,虽然秘鲁是中国第二大葡萄供应商、芦笋第一大供应商,但是提起秘鲁的食材,中国民众最先想到的还是近两年在市场里异常火热的“玛卡”。 秘鲁的玛卡种子是禁止出口的,由于土壤和气候的差异,秘鲁原产地的玛卡品质更高。在秘鲁的胡宁,放眼望去,远处的湖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里便是玛卡的原产地。玛卡是秘鲁特有的一种植物,根茎小巧似圆形萝卜,具有滋补强身、增强体力等功效。 秘鲁人认为玛卡能给人带来充沛的精力,每天食用可以让人显得更年轻、有活力。卡普纳伊大使风趣地问记者:“你猜我多少岁?我已经68岁了,就是因为每天吃玛卡,所以才显得这样年轻。” 卡普纳伊大使在1976年初次来北京时还是一名初级外交官,此后,他又于1994年在秘鲁驻华使馆担任公使,时隔20年后,2014年他再次来到中国出任大使。 那么,与20年前相比,这位秘鲁人对于中国的印象发生了什么改变?相较于其他南美国家,秘鲁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已经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中国与秘鲁未来还有哪些新的合作领域与机会? 带着这些问题,《小康》记者在位于北京三里屯的秘鲁驻华大使馆对胡安·卡洛斯·卡普纳伊进行了专访。 连接海上新丝绸之路的两洋铁路 《小康》:对中国民众来说,秘鲁是一个神秘又遥远的国家,可否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您的国家? 胡安·卡洛斯·卡普纳伊:我们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亲密友好。我们是第一个接收中国移民的国家,第一批移民是在1847年来到秘鲁。自此我们与中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秘鲁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华人社区,大约有300万左右华人。华人社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国人们。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有很多都是中文词汇。在经济方面,中国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可达到160亿美元,超过美国和欧洲。中国也是第一个来投资的国家,我们在矿业和农业方面的最大外资都来自中国企业。所以我们与中国政治互信,拥有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我们设立了战略对话委员会,这对于双边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另外,和中国我们还拥有自由贸易协定。在拉丁美洲,秘鲁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这三项的国家,其他国家一般只有两项或一项。这足以看出秘鲁和中国之间有多紧密。 在秘鲁的民族特征里已经融入了华人带来的元素。在秘鲁,“中国餐厅”不叫“中国餐厅”,世界上只有我们一个国家管中国餐厅叫“Chifa”, 这个词源自中文的“吃饭”,基本上是粤语的词汇。如果你去菜市场买姜,说英文的姜,ginger没有人懂,但如果你说粤语的姜,goeng,大家就知道你要买什么。买酱油的话也要说粤语的酱油而不是英语。我们在说西班牙语时就会这样把中文的词结合进来,在拉美地区只有秘鲁会这么做。中国总理李克强去年访问秘鲁时说,在秘鲁感觉像见到了自己的老乡。 《小康》:除了与当地华人的交流,秘鲁人还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中国? 胡安·卡洛斯·卡普纳伊:1847年第一批华人来到秘鲁。秘鲁是拉美第一大、世界第五大煤炭输出国。华人来到这里寻找煤矿并且开矿,之后开始务农。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继续来到秘鲁,在矿井和农田工作,当然也会参与到其他领域的工作中来。秘鲁和中国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开发提升拉美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发挥的作用。秘鲁与中国和巴西的首脑签订了协议,三方将合作共建连接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即秘鲁和巴西的“两洋铁路”。我们正在与中国合作建立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天津,上海的港口与秘鲁的港口打通,将“一带一路”一直延伸到拉丁美洲。 《小康》:这是两国合作的新方向? 胡安·卡洛斯·卡普纳伊:是的,这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工程。整条铁路大约会有7000公里长,毗邻亚马逊地区及大西洋。 《小康》:您提到矿产业,矿产业是否在我们两国的合作之间扮演着重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