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别离 外出务工潮下的中国留守儿童(图)

2016-02-27 11:11:02 来源:新华网综合 作者:詹彦 责任编辑: 字号:T|T
副标题#e#

(新华全媒头条·关注留守儿童)(1)宝贝对不起,我只能这样陪你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2月22日,父亲韦桂福(右一)和母亲蒙爱林在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官井头村的出租屋(右图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合村家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们(左图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的“合影”。

  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真的不愿意,又让你伤心……

  2月22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当万家灯火亮起,团圆成为了中国超过2000万留守儿童的“奢侈品”。没有父母不希望陪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宝贝对不起,我只能这样陪着你”。

  元宵节当天,新华社记者同期走访广西、广东两地,用拼版影像的形式记录了一个留守儿童家庭远隔千里的挂念与无奈。

  清晨,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合村,12岁的韦香妃、11岁的韦邯馨、5岁的韦香娜还在梦乡之中,73岁的奶奶蓝美昌老人已经早早起床,准备煮汤圆给孙儿们吃。此时,孩子们的父母在一千多里外的广东东莞市凤岗镇,为小工厂的节后开工开始张罗。孩子们的父亲是36岁的韦桂福、母亲是32岁的蒙爱林。休息间隙,他们为自己煮了两碗汤圆。韦桂福和蒙爱林本来打算在老家过完元宵节再回东莞,但上游商家已经多次催促,所以他们只能过一个无法团聚的节日。修车、拉配件、打扫工人宿舍,由于小工厂的事情太多,韦桂福和蒙爱林没有把心思放在过节上。而远在老家的老人和孩子,节日也过得非常简单:吃完汤圆后,孩子们在家看电视,房前屋后玩耍。蓝美昌老人则到邻居家串门,她说,年纪大了,鸡也杀不动,晚饭就简简单单吃吧。这10多年来,儿子和儿媳每年过年回家十来天,平时都是蓝美昌一个人在家带孙儿。 12岁的大女儿韦香妃和11岁的儿子韦邯馨已经能做所有的家务,开学后,他们都住在学校了。韦香妃说:“在学校老师对他们的照顾都很好,和同学们相处得也不错,但有时候还是很想爸爸妈妈,可是又看不到他们”。 5岁的小女儿韦香娜闹着给妈妈打电话,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小朋友在笑的同时用一只手去抹眼角的泪水。韦桂福98年开始就在东莞东南部毗邻深圳的凤岗镇打工,一直在生产收音机、mp3、mp4等电子产品的工厂工作,去年开始他和老婆在凤岗镇官井头村租了两套自建房,开设了小工厂,进行串灯的加工。韦桂福说,如果每天都有订单的话,除去房租、水电费和给工人的工钱,夫妻俩一月能够赚几千元。赚的钱虽然不多,但是相比在老家还是好多了,“如果在老家要打工只能干一些苦力活,”韦桂福说,“老家地处大石山区,不适合耕种,种玉米仅能糊口。” 如果小孩在广东读书生活开销比较大,而在老家的学校读书不需要花钱,所以夫妻俩一直把三个孩子放在老家交给老人带,每月寄回去1000元供他们衣食住行。 “肯定想孩子了,但是出来打工也是为了他们,没办法”,韦桂福说,未来还是希望能够回到老人孩子身边,他的计划是:攒够钱,然后回家养山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