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应桂:让民间艺术在程式化制作中不断创新

2019-11-16 19:24: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秋丽 冯帆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单应桂先后创作了《育苗》《做军鞋》等享誉业界的年画作品。然而,对她来说,1981年受中国美协委托赴全国各地考察调研年画情况并撰写报告,是她真正开始研究年画理论知识、寻找年画创作规律的开端。从此,她通过不断调研学习,并在50岁的年纪又进修版画,形成了自己关于年画的理论。针对当前年画发展存在画、刻、印分家的状况,她主张,年画必须画、刻、印一体化才能体现出其独特性和艺术魅力,要遵循其自身规律,程式化的制作本身也是一种工艺之美。

  1983年,山东艺术学院增设了年画教研室,单应桂担任教研室主任。她凭借自身常年民间年画的教学经验,邀请众多年画家和版画家前来授课,培养出的学生在全国大展中屡屡获奖,不少已经成为山东年画的骨干力量。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年画教研室被迫撤销,单应桂悲痛不已。她常常对年画创作接班人的培养问题表示担忧:“年画的革新迫在眉睫,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我们要不断提高年画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使年画艺术的质量得到真正提高。”

  今年4月,在单应桂的呼吁倡导和山东艺术学院的支持下,山东艺术学院年画艺术研究中心成立,单应桂担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今年9月,还招收了首批年画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加强年画艺术人才培养、开展年画艺术交流与社会教育、推进年画艺术的普及推广与年画艺术的创作创新和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希望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年画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以独有的中国民间元素,向世界发出强烈的中国文化自信的信号。”单应桂说。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