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车:轻车简从可能丢官 宋朝以后流行坐轿

2016-07-07 11:05:25 来源:环球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虽然上有规定,但贪图轿子舒服、有面子,很多官员违反规定。乾隆的亲信福康安,身为武将,打仗督阵都要坐着轿子,还用了36名轿夫,轮岗抬轿。

  清朝官场浮夸,官员坐轿时私抬级别

  七品芝麻官也敢用“肃静”“回避”牌

  现在的戏曲和古装电视剧中,古代官员坐着轿子出场时,前面会有侍从打伞打扇,还会有人鸣锣开路,并打出“肃静”“回避”的牌子。其实,这种规格不是随便什么官员都能享受。

  清代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乘坐绿呢大轿,侍从有杏黄伞一把、青扇两把,旗枪六根,金黄棍两根。四品以下官员,只能坐蓝呢大轿,道府级别可用杏黄伞一把,青扇一把,以及“肃静”“回避”牌各两面。到了州县一级的官,出行时候只许用蓝伞、青扇各一,不能打“肃静”“回避”牌。不过,在清朝晚期,这些规定形同虚设,地方知县出行,仪仗大多违制,好不威风。

  正因为官场风气普遍浮夸,清代官员如能做到轻车简从,不仅不会像汉代那样被撤职,反而会获得好口碑。晚清重臣曾国藩在这方面就是很好的范例。

  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在升为正三品后,按规定轿子应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但为人谨慎的曾国藩,在升为三品官后,没有增加护轿人,也没有把蓝轿换成绿轿。不久后,曾国藩又升为二品,按官制,他的四抬大轿应该换成八抬大轿,但曾国藩还是没有增加抬轿人。曾国藩在任上的功绩人所共睹,但他也因蓝呢轿而遭到别人的恶意攻击和嘲笑。不管怎么说,曾国藩的做法确实给当时的官场某种警示,当时京城三品以上大员出行,有意无意都要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