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曾在队伍中安插督战官

2016-07-04 10:19:35 来源:环球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那么,作为胜利者的苏联红军,对这场命运之战又有怎样的感受?实际上,二战还在进行过程中,便有苏联学者着手把它们变成文字。这便是伊萨克·伊兹赖列维奇·明特斯和他领导的“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所从事的工作。这个1941年经官方许可成立的组织,目的是让所有曾经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苏联军人——从士兵到将军,从飞行员到坦克手——都能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想法、认识,特别是切身体验。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不久,“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的特派员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采访了20多名见证保卢斯被俘的苏军士兵。后来,该委员会又与驻扎在斯大林格勒的215名军人进行谈话,受访者并不掩饰对战争的反感,甚至批评上级的决策。

  由于某些说法太过直言不讳,与莫斯科方面的“宣传基调”多有不合,苏共中央经反复研究,只允许公开其中一小部分。1945年后,官方不再有兴趣强调普通军人的英雄故事,转而宣传“伟大领袖斯大林在这场英雄史诗般的战役中的光辉形象”。这样一来,“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整理的大约5000份档案,便深埋于苏联科学院的资料库内无人问津。

  直到2001年,当时在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任教的赫尔贝克偶然听说了这些珍贵的史料,此后10年间,他多次奔赴莫斯科,希望让苏联军人的真实心声重见天日。

  政治鼓动比督战官更管用

  赫尔贝克努力的成果,便是《斯大林格勒协议》一书。其中包含了参战苏联军人的照片,他们的受访记录及相关背景。这些第一手资料,当然不会改变史学界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但确实修正了某些流传甚广的观点,首当其冲的便是前线“督战官”的传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