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多拉郎配:父母不愿意女儿进宫做奴婢

2016-07-04 10:12:17 来源:环球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康熙三十一年冬天,民间又讹传朝廷采选秀女,清人褚人获在《坚瓠戊集》中记述说,当时“邑中愚民纷然嫁娶,花轿盈街,鼓吹聒耳”。有一位滑稽生写了两首词来形容当时的情况,其中一首说:“宪示森严,民疑莫释。乏妆奁借口匆忙,无聘礼乘时仓猝。感皇恩女嫁男婚,向平累毕。顿使皮箱凈桶,价高什百。呼掌礼数遍追求,唤喜娘多方寻觅。看来年节届秋冬,稳婆忙迫。”由于事出突然又情势急迫,“以倾城之貌而误适匪类”的情况多有发生,待到明白过来,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一切无法挽回,父母想不出补救之法,而女儿悲伤之泪也只有偷偷往肚里咽。

  二

  从诸多明人笔记记载看,隆庆二年发生的“拉郎配”事件,是历史上最为“热闹”的一次。时人田艺蘅的《留青日札》对这次事件有详细生动的记载。

  事情始于隆庆元年年底,当时民间出现朝廷将到江南采选秀女的风言,但百姓们只是将信将疑。第二年正月,里巷间再次出现朝廷已派一位太监到浙江采选秀女,已由湖州启程赴杭城的传闻。消息很快在杭城传开,于是“人家女子七八岁已上,二十岁已下,无不婚嫁,不及择配,东送西迎,街市接踵,势如抄夺;甚则畏官府禁之,黑夜潜行,惟恐失晓,歌笑哭泣之声喧嚷达旦,千里鼎沸,无问大小、长幼、美恶、贫富,以出门得偶即为大幸,虽山谷村落之僻,士夫诗礼之家,亦皆不免”。

  恰在这时,杭城守将到北关放了三声炮,老百姓听到炮声,更加慌乱,互相惊走奔告说:“选秀女的太监已经到了!”从正月初八九到正月十三,短短几天,浙省部分地区“仓忙激变,几至于乱”。虽然官府出榜告示,风波依然无法止息,且蔓延至江西闽广,极于边海,一直到二月才渐渐停息下来。明人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记述了当时非常滑稽可笑的一幕:其时杭州城内有女之家,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找到女婿,根本没有时间去挑挑拣拣。有人竟站在自家门内,透过门缝打量过往少年,看到长相尚可的,就七哄八哄将他拥入自己家中,随即将女儿许配给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