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做植物病毒的克星

2016-09-04 16:35:36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杜芳 责任编辑:东方钰 字号:T|T

  1995年冬,陈剑平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没有经费做实验,陈剑平就跑到农业部申请课题,最后得到10万元经费。他就拿着这笔钱开始了在国内的科研。

  “当时国内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我心情很好,能感觉到党和国家对科研工作者的那份关心和尊重。”陈剑平说。

  就这样,陈剑平带着他的团队艰苦奋斗,开展了一项项科研攻关,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他揭示了5种重要稻麦病毒发生规律和发病机理,建立的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国病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一大批先进的植物病原物检测技术,鉴定了数十种植物病害新病原,截获了上千批次外来入侵植物病原,维护了我国生物和生态安全;建立了500余种花卉、中药材无病毒组培快繁产业化技术,开发了25种花卉组培苗新产品,每年出口欧美市场数百万株优质花卉组培苗,推动了我国园艺植物组培苗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一晃20年过去了,国家对农业科技越来越重视,并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国内科研条件已经不输发达国家。“回国后并不像当年很多人担心的那样做不了事,反而比在英国做得好。试想当年如果留在国外,我可能就是一个高级科研人员,带着两三个人干,而在国内,现在我的科研团队就有二三十人,科研条件好,工作效率高,还培养了60多名研究生。”陈剑平说。

  据统计,在真菌传麦类病毒研究方面,从1996年到2005年,陈剑平及其团队发表的SCI论文数占全球的28%,在2006年到2015年,这个比例上升到60%以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5项……

  使命艰巨:

  探索农业综合体

  陈剑平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从“I”到“T”。他告诉《经济日报》记者,“I”就是“我”,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好,再变成“T”(Team,团队),把团队带好。他本来计划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但是一次扶贫调研的经历改变了他的想法。

  5年前,当选院士后不久,陈剑平去浙江淳安扶贫,看到了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一个小姑娘,就跟她攀谈起来:“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小姑娘头也不抬:“山核桃成熟。”“你喜欢吃山核桃?”“我才不要吃呐,山核桃成熟,我爸妈就可以回家了。”

  小姑娘的回答震撼了陈剑平的心。“全国有3.7亿农民在外务工,有6000万名留守儿童在家思念父母,我现在已经是院士了,该为一个想爸妈的孩子做些什么呢?光靠农业科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困境,除植物病毒研究之外,我还要探索解决中国农村发展短板的新路径。”陈剑平说。

  陈剑平的想法得到了中国工程院的支持,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战略思想,用体系思维,从多元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培育、质量安全控制、科技支撑引领、互联网+流通、投资融资助推、特色农镇建设、“三农”政策创新等方面系统集成,研究解决“三农”问题的组合拳,并应邀到10余个省市作农业综合体探索实践的专题报告。

  他的“三农”情怀和发展理念得到了许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认同,杭州蓝城、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就是一位同道中人。近年来,他们联手进行农业综合体探索实践,在浙江奉化、嵊州、余杭等地试点建设特色农镇,计划通过10余年努力建成100个理想农镇,以此来影响、推动全国成千上万个农镇的建设。

  “到那时,我国农民的生产、生活、生计会有很大程度的改观,孩子们就可以在家乡和父母一起快乐生活了。”面对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陈剑平心有憧憬、满怀深情。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