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合作到文化交流 《小康》:瑞士与中国互为友好国家。中国人民对瑞士密切关注。能请您先介绍一下瑞士的现状吗? 戴尚贤:目前,我国在西欧中部地区属于富裕稳定的国家。和中国相比,它的面积较小,人口约为830万,但我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国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我们拥有丰富的智慧和劳动力。由于自然资源很少,我们必须建立富裕、生产力较高的社会,我们也要建立自由的社会,这样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才能相互适应,相互尊重。我提到这点,是因为瑞士的外国人很多,比其他国家都多,占到总人口的24.3%。我们的社会很开放,我们寻求不同理念和想法之间的平衡。这些因素相互融合,经济就是很好的例子。通常,我国经济在欧洲排名靠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也很平衡,这其中可能需要很多的探讨,或者直接变革一些发展滞后的领域,这些变革如果没有民众支持,就会进度缓慢。 《小康》:2015年是中瑞建交65周年,两国在经贸、文化和科技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广泛合作。您怎样看待中瑞之间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在您看来,未来我们有哪些合作的新方向、新领域? 戴尚贤:两国关系在深度、广度和内涵方面发展得很好。我们正在庆祝两国建交65周年,瑞士是第一批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这很有象征意义。在过去多年中,我们两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双方的差异。瑞士的决策者很欣赏中国的方式,我们双边关系中有很多“第一次”。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都是如此。两国关系发展现状良好,前景广阔。这并非是说此前不好,而是双边关系内涵非常丰富。这也并非是说双方不存在差异和摩擦,我们彼此求同存异,积极交流。两国双方经贸关系正在大大加深,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近60亿美元,这很不易,因为中国整体贸易额在下滑,包含金属和矿石出口,但仍然有较高的出口额。两国在建立人民币交易中心方面有很多交流,也签署了协议,我们希望这段关系能走得更远。 《小康》:我们都知道环境和清洁能源对瑞士很重要,两国在此领域是否能加强合作? 戴尚贤:首先,对于目前北京十分严重的污染我感到非常关注。瑞士确实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环境问题。因为,我们的环境很脆弱,我们的农业建立在脆弱的土壤系统上,我们也对绿色能源技术和科技发现投入巨资,因此瑞士的清洁能源行业发展得很好。我们了解中国的环境问题,也了解中国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意愿,希望找出恢复碧水青山蓝天的途径。我们愿意提供帮助,愿意与中国相关的决策者和机构加强联系。从官方角度来看,这与我们的经济增长相关。作为驻华使馆,我们愿意帮助中国城市成为低碳城市。我们已经启动了很多项目,清洁水源和土壤,解决城市问题,以及城市人口扩张的问题,中国这一问题很严重,是因为决策造成的,我能理解。但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措施纠正。在城镇规划中需要一些帮助,例如,我们有清洁能源设施,有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案。因此,我们希望能在国家层面上提供帮助。在瑞士,有很多企业,私营企业,在相关行业发展得很好,这些公司希望和中国合作,共同赢利。这些公司的技术很先进,可以引进到中国,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我们希望能提高双方的兴趣,中国相关方面可以筛选。 《小康》:中国的瑞士企业也在持续增加吗? 戴尚贤:是的,瑞士企业一直不少。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就和瑞士知名电梯品牌建立联营体。从那时起,我们有很多经济方面的“第一次”。很多瑞士的大企业都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这创造了大约五万个工作岗位。近800家瑞士公司在中国设立了数千家机构,遍布全国。以后还会有更多,因为瑞士经济以中等企业为主,我们有数千家企业将进驻中国。但目前的合作形势说明,我们双方已经有开放的合作。这些企业在中国创造了20万个就业岗位,前景广阔,它们对在中国的经营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对中国经济很有信心。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数据,瑞士在中国经营的中小企业中,有四分之三的企业对中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这很好。 幸福的关键在于寻求平衡 《小康》: |